9月29日上午,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气象数据赋能“一辆车”保险服务新模式专项试点实施方案解读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山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山监管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介绍中山市在“气象+保险”融合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与试点成效。
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气象数据赋能“一辆车”保险服务新模式专项试点实施方案解读专场新闻发布会。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车辆浸泡等风险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难题,中山市积极探索“气象+保险”服务新模式,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从“灾后补偿”向“灾前干预”转变。
据了解,中山这一“预警前的预警”提前量机制为全国首创,突破了传统灾后补偿困局,化“被动理赔”为“主动防灾”。
针对传统防灾模式三大痛点
构建“气象—保险—通信”防灾减灾新体系
南方+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传统防灾模式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气象、应急、保险等部门信息孤岛与职责壁垒并存,难以形成高效联动防灾合力;二是风险管理滞后,保险服务过度聚焦灾后经济补偿,缺乏灾前预警与主动干预能力;三是预警信息传递链条冗长、触达率低、指向性模糊,风险人群难以及时获取信息并有效避险。这些系统性短板严重制约了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和“损失最小化”目标的实现。
在深入调研与多方论证基础上,中山创新提出“一辆车”风险预警服务新模式,构建了“气象—保险—通信”三方协同的防灾减灾新体系,形成“精准靶向预警—多部门联动响应—风险减量闭环”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切实赋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中山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在发布会中介绍,该模式以机制、技术和体系三大创新为核心。
在机制上,中山在全国首创“预警前的预警”提前量机制,突破传统灾后补偿困局;技术上,依托相控阵雷达、AI算法、易涝点监测等手段,攻关全链条精准靶向支撑,实现米级精度风险识别和提前1小时精准预警;
在体系上,为打破数据壁垒,中山出台全国首个“气象+保险”风险减量制度框架,在全省率先构建“气象+保险+通信”多元联动体系,以分镇街精准预警为先导,依托全省率先推行的分镇街预警机制和4个先行镇高标准气象服务中心,实现预警信息“一步到镇、直达车主”,并与保险、通信部门高效联动,形成“预警—响应—调度”闭环管理,打造出全域联防的数字新模式。
目前,该项目已获中山市人民政府推荐,纳入广东省气象高质量发展专项试点。
“被动理赔”转向“主动防灾”
台风期间精准呼叫群众超2万人
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建国表示,该模式是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科技支撑”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实践。市三防办联合多部门推动预警信息转化为防灾行动,强化临灾叫应和会商研判,显著提升了基层应急响应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山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明亮指出,试点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通过气象数据赋能,推动保险公司从“被动理赔”转向“主动防灾”。2025年6月17日暴雨期间,试点区域车险赔付金额较2024年同期下降66%,受损车辆数量大幅减少,防灾减损成效显著。
中山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中山气象研究与应用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平介绍,台风“桦加沙”期间,该模式为保险公司提供三乡、神湾、坦洲这3个“气象+车险”先行试点镇的精细化滚动预报预警,并联合联通、电信,利用电子围栏和AI语音外呼技术,对试点镇区易涝点周边群众进行精准提醒,呼叫超2万人,接听率达75%以上。
市民可根据AI电话提醒,及时将车辆驶离或避免驶入低洼易涝、积水较深路段,最大程度保障市民规避超强台风致灾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6日上午,台风“桦加沙”过程中山市保险行业预计车辆损失金额约80多万元,较台风“韦帕”过程有明显减少。
中山市保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何志彬表示,接下来,保险行业将积极融入“气象+保险”协同机制,将公共预警转化为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推动保险功能从“经济补偿”向“风险减量”升级,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贡献行业力量。据悉,这一试点项目也被作为全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推广。
下一步,中山市将继续深化“气象+保险+通信”多元联动机制,拓展应用场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样板”。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潘登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
信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